早于洛阳白马寺的中国第一座寺院竟然在户县
2023/11/19 来源:不详记得历史书上曾经介绍过“白马寺”—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。身为一个户县人,听闻中国第一座寺庙竟然在本县,前去打听一番,原来有一座本地人称为“庞寺”的地方。经过了解原来真名叫“白马招觉院”。你还别不信,百度百科,百科查完之后真是为之震惊!东汉永平初年(公元58—61年),初名白马招觉院,后西晋惠帝于太安元年(公元年)颁布圣旨重新扩建更名为“行香院”(现寺中完好地保留有《圣旨碑》),并迎请住持高僧普觉法师入宫,以国师之礼相待,赐地千倾,造殿堂百座,瓦厦数千间,占地面积达66平方公里。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(公元年),更名为“庄严院”,当时“广阁堂榭,楹满千所,广扬瑜伽秘典”,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密宗道场。唐太宗贞观十九年(公元年),改称“白马寺”。据当地人时代相传,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曾在此途宿,后此寺得以扩建,有“骑马闩三门”之说,由此可见该寺当时规模之宏大。元代,有西域番僧天明和尚,“入定睹其地内有光,白玉碧相,庞大居士者,同发善心,为修造主,于是合众施为殿阁寮堂”,改行香院,占地面积达24平方公里。金大定三年(公元年),礼部尚书李公奏准大定皇帝,敕建洪福院,故又叫“洪福院”;明洪武年间(公元——年),山祖师云孤舟,广东人,见寺规模修理;又有南京博士王遵平,天下士知名,特望成一明胜,拜为门人,遂改罗汉寺。永乐三年(公元年)重建后,称为“罗汉禅寺”;景泰二年(公元年)、明嘉靖元年(公元年)及四十四年(公元年)进行多次修葺,“建画廊三十六楹,内绘佛祖源流,千龛万像”。嘉靖三十四年(公元年)地震,使两廊墙壁倾斜,寺内建筑遭到毁坏。于是“诸僧议举主持深禄深遇,为人端谨,募缘善信而重修之,有仍其久而增饰之者,有病其痹而鼎建之者,金碧辉煌,制度精密,笔绘洁整”。民国时期,尚存有山门三间,弥勒殿三间,天王殿五间,钟鼓楼东西相对、诸佛殿五间,大雄宝殿七间。 解放后寺内中轴线仍有七重殿堂,内有诸多佛像,均为密宗三头六臂忿怒像。千年古柏30余棵,石碑40余通。其中,寺内的“大鹏金子雕靠背”雕塑,与万花山五角攒角楼的精巧“暖阁”、祁村公输堂的“小木作佛龛”,并称“户县三绝”。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成“四旧”全部遭毁。想去一睹真容的小伙伴为你提供路线白马招觉院